一身黄色制服,一顶黄色帽子,手戴一副白手套,再拿上一把小红旗,这就是我们在早晚高峰时段见到的公交文明引导员的标准“行头”。然而,有位引导员大叔除此之外还比别人多了一个“秘密武器”——望远镜。
望远镜还能用到文明引导上?
没错儿,而且这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操作,还在国家工商总局公交站台上天天上演着——想出这个法子的关大叔拿起望远镜、瞭望几秒、预报即将进站的公交,整套动作一气呵成,日复一日。您别说,他工作的时候颇有种大片儿里侦查员的风范,只不过严谨认真的劲儿上又多了一股子热情与耐心。
“前边儿26,后边儿特19!”还没走近站台,远远地就听到了关大叔的声音,再往前走几步,只见他正面朝来车方向,用望远镜观测着前方路况与要进站的车次。夏日夕阳热烈的余晖正投射在他黝黑的右脸上,但是他毫无察觉。
关大叔名叫关铁山,今年63岁,自从06年在国家工商总局站担任公交文明引导员以来,已经整整12年了。12年间除去双休日,早上7点到9点,下午4点半到6点半,无论严寒酷暑,他的工作从没间断过。而这枚望远镜,也几近和关大叔的“工龄”同岁。
“我当时来这干了一个多月就配戴上了,能看1000米”。起初,关大叔的望远镜是为了看球赛准备的,结果来到引导员岗位之后,他发现这玩意儿还能在为乘客服务的时候派上不少用场,于是就直接把它拿来“充公”了。“为乘客服务,这不正好嘛”,有了望远镜的辅助,关大叔工作这些年来从无出过差错。
“我们这一站,白天一共有6路车经过,早晚高峰的时候乘客都比较着急,所以我就想着能提前预报一下,让大家都能安心。”说起配备望远镜的初衷,关大叔这样解释。
而且,“千里眼”在缓解乘客候车焦虑的同时,也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准备时间。“比如65路和45路、26路和特19,都有一段路程是重合的,但是两路车站牌又隔得比较远,如果咱们提前通报一下,尤其是老人,就能有时间选择坐哪辆车了。”
聊天的间隙,关大叔还不时举起望远镜“侦查”南边的来车情况,“45路、65路、特19,45路、65路、特19……”他一边看,一边把话筒捱近嘴边向候车乘客预报。
北京的夏天烈日炎炎,等车的时候想要找个阴凉地儿,要么是去人行道上的树荫下,要么就是车站广告牌的后面,凉快是凉快了,但是车来了也不知道,来了也赶不及。而往往在这个时候,关大叔总会热情的招呼乘客放心去待着,“不着急,先去阴凉地儿待会儿,一会我叫您”。等着他用望远镜瞧见车快来了,马上朝树荫底下和广告牌后面大喊一声 “快出来啦”,乘客就不紧不慢地走出来,来到站台上。没一会儿,公交进站,乘客上车。嘿,时间正好。
在这里久了,周围的乘客都跟关大叔熟络起来,赵奶奶就是其中一位。提到关大叔,她赞不绝口:“非常热情,有时候我来了会提醒我别着急,车要走了还帮我叫住。我那小孙女一天见不着他都要问。”
与关大叔聊天时正好一辆车进站,车里的一位阿姨见到我们正在采访,冲着关大叔竖起了大拇指。“您认识吗?”“认识啊,当然认识。”关大叔骄傲地说。
风吹日晒,雪落雨淋,12年间,关大叔的皮肤愈发黝黑,手套磨烂了一副又一副,望远镜也变得锈迹斑斑、边缘磨损,褪去了鲜亮的颜色。可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却始终如一。
“我们的岗位就是一个文明服务的窗口,代表了城市的文明形象,体现了首都的精神面貌。我跟乘客相处得比较融洽,乘客高兴自己也高兴了,通过这份工作能自己带来快乐就够了。不管干什么工作,只要热爱它,用心去做,干什么都能干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