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.jpg 微信截图_20180623141025.jpg jj.jpg c.jpg s.jpg x.png wz.jpg yy.png sdjsb.png U020160203609996595816.jpg xwyxz.png U020160203615056483362.jpg dxs.png
2018-06-24 09:14:08北京日报
东四居民签“小院公约” 共同守护环境整治成果
发布时间:2018-06-24 09:14:08 文章来源:北京日报 网络编辑:刘洁

  “共同维护小院公共空间卫生,不私搭乱建。”

  “定时投放垃圾,做到垃圾不落地。”

  “积极参与街道历史风貌保护,共同遵守社区整体规划。”

  ……

  走进东四六条42号院,门楼里的墙上醒目地挂着小白板,写着“小院公约”,末尾,还有院里居民手写的签名。

  这是东城区东四街道在胡同里开展周末大扫除后,为巩固整治成果,组织42号院居民共同协商制定的。小院居民有了共识,共同参与身边环境建设,为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开了好头。

  昨天,又是一个周六。和以往一样,东四街道的机关干部、社区工作者、社区居民、在职党员、城管队员等,放弃休息时间,一起走进胡同院落,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。自2016年6月该项活动启动以来,到昨天,正好是第100次。

  早上9点,在育群胡同5号院,参加大扫除的人排起了长队,从院子最里面一直排到大门口。最里面,几位身强力壮的男同志正围着院子中间大树下的违建小厨房“开战”,有人掀起屋顶的彩钢板,有人搬运门口的砖头,有人用编织袋装渣土。这些废弃物被手递手向院子外面传递。院门口,几辆三轮车也排好了队,装满一车清运一车。大家干得热火朝天、汗流浃背。六条胡同77号院、豆瓣社区,大扫除也正在进行。

  “2016年年初,街道组织开展了一场‘东四街道社区参与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展望未来研讨会’,邀请了街道干部、社区工作者、居民代表以及物业公司代表一起讨论,各抒己见,提出各类问题41条。其中,最急切需要解决的,就是胡同环境卫生脏乱差、大件废弃物清而不绝的问题。”说起“周末卫生大扫除”的缘起,东四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志勇告诉记者。为此,街道结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现实情况,制定了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进行卫生大扫除的方案。2016年6月的第一个周六,“周末卫生大扫除”正式开始。

  起初,大扫除主要在胡同里开展,重点是清扫卫生死角、清理大件废弃物等。到了第四十多次的时候,胡同里的卫生状况已经好转,院里私搭乱建、堆物堆料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。为此,街道决定“周末卫生大扫除”向院里挺进。

  看着大队人马牺牲周末时间到自己家院里大扫除,住在育群胡同5号院的居民、今年36岁的杨洋很受感动。“大热天站着都冒汗,他们又是拆又是搬的,真挺辛苦的!非常感谢他们!”杨洋说,“原来这院里走路的地方都没有,不是煤棚子,就是小厨房,堆个这堆个那。现在都拆了,安全隐患没了,看着也敞亮,和咱文保区的形象也匹配了。”

  上午10:30,大扫除结束,育群胡同5号院大变样:拆除了一圈违建,院子中间的大树露出了伟岸的身姿。进后院的通道两侧,闲置小煤棚拆了,常年堆放的门板、木头等也全清理了,墙角的地基石都露出来了,原来人走都挤的路,现在过辆三轮车也不成问题。

  据统计,东四街道周末大扫除开展100次以来,平房区660多个院落,已经清理出了近200个,还在以每周2到4个院落的速度继续推进。

  经过两年多的大扫除,胡同里出现了许多边角空地,为避免反弹,街道培育扶持7个社区分别成立了“花友汇”,发动喜欢种花养草的居民在空地上开展绿化。如今的胡同里,口袋花园随处可见。今年以来,就新建花池50多个,增设花箱40多个,搭建花架200多延米。“花友汇”还组织培训,教居民在自己栽种收获的葫芦上烫画,门楼、影壁、四合院,胡同风光被定格在葫芦上,成了艺术品。

  清理出来的院子,如何防止反弹?今年5月初,街道组织开展居民议事协商会,请居民代表、街道责任规划师、物业工作人员等一起座谈,就平房院内公共空间利用、环境秩序维护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,共商共议。六条42号院、七条56号院率先制定了自己的“小院公约”。

  为了给小院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,东四街道决定对整治后的小院进行环境提升。六条42号院的施工已经开始了,院里,展板上展示着经居民认可的改造方案效果图,改造后,院中间拆违空间将用于居民休息、种花、晾晒衣物等,胡同大杂院的居民,也将享受更加宜居的环境。 本报记者 于丽爽

  相关新闻

  “周末大扫除”扫出金丝楠木古建构件

  本报讯(记者 于丽爽)6月16日,是个周六,东城区东四街道“周末卫生大扫除”如期进行。东四二条胡同15号院在清运大扫除垃圾的过程中,意外发现了4件金丝楠木古建构件。这4件珍品,将入驻计划于今年9月初开放的东四街道胡同博物馆,展示胡同古建之美。

  “那天院里大扫除,整理废旧杂物。往外搬的东西里有一堆木头,不是一般的木头。有人要清走,我说,你先别动。我是做文物工作的,有点儿感觉。”家住二条5号院、今年79岁的郑毅说。退休前,老人在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工作。

  这堆木头哪儿不一般?“仔细看,雕工比较精细,荷叶还是卷边的,比较有立体感。

  兰草的叶子雕的也非常灵动,好像在随风飘动。”郑毅说。他知道,这15号院从前是清代吏部尚书福安康的住宅,福安康就是《还珠格格》中尔康的原型。虽然后来拆了四合院建起宿舍楼,但院里还有部分平房。说不定这堆木头,就是当初拆老房子时拆下来的。

  “一打听,说是从楼里地下室清出来的,有好几天了,就在这儿搁着。”郑毅听说,起初要卖给收废品的,收废品的不要,说这是烧柴。又找收垃圾的,收垃圾的嫌占地方也不给拉。趁着卫生大扫除,准备一起清理了。

  郑毅让看门的人帮他看着,回家给街道干部打电话。回了家发现没照相,又回去照相。结果,那堆木头不见了!

  “我赶紧去街道办事处,发现他们刚拉到那儿。我说,这东西有点儿用,要留着。我赶紧照了相。街道的人也跟值班副主任汇报了,副主任一看,说,哎呦,这可是宝贝!咱街道书记主任特别重视这些,先拿到办公室保护起来。”郑毅说。当时,他就把照片发给了东四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志勇。

  周一一上班,张志勇看到了这一堆木头,也感觉很不一般。“据《宸垣识略》记载:协办大学士、吏部尚书、一等嘉勇公福第在东四牌楼北二条胡同。说的就是福安康。福安康府规制很高,这很可能来自他的府上。”张志勇说,他立即拍了照片,发给古建专家马炳坚。

  马老很快回复:这4件构件,有一组两个是脊檩下面的角背,一组两个是脊檩下面的荷叶墩。通常,角背和荷叶墩都是素面的,只有非常讲究的建筑上面才会有雕刻。可以肯定,这就是原物,从时间上看,应该是清朝初期的。

  张志勇又继续找专家鉴定。“人家来了,吐了口吐沫在上面,擦干净,放到阳光底下,木头的表面像撒了很细很细的金粉一样,闪闪发光。当场断定,这是金丝楠木。”张志勇说。当时拿来的4件木构件,有一个少了一块。街道又发动居民继续寻找,真找到了残缺的部分。“真要感谢我们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!没把这宝贝扔了!”张志勇说。

  不光是角背和荷叶墩,据张志勇介绍,东四街道自2016年6月开展“周末卫生大扫除”以来,还扫出了博风头、瓦当、琉璃水滴等古建构件。眼下,东四四条77号院正在建设原生态的胡同博物馆,计划于今年9月初对外开放。这些在大扫除中清理出来的珍贵的古建构件,都将进入胡同博物馆,向人们展示胡同建筑之美。 

 

    原标题:东四居民签“小院公约” 共同守护环境整治成果

相关文档
精彩图集
419982617.jpg
微信图片_20180131171254.jpg
微信图片_20180131155438.jpg

北京日报新闻热线:65591515 北京晚报新闻热线:85202188 广告刊登(声明公告类):85201100 北京日报网热线:85202099

京ICP备16035741号 京新网备201000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440037号 北京晚报读者俱乐部服务热线:52175777

北京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举报热线:8520123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京报集团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