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.png 0326晚报.jpg j.png c.png s.png x.png 0322文摘.jpg yy.png sdjsb.png U020160203609996595816.jpg xwyxz.png U020160203615056483362.jpg dxs.png
2018-03-26 15:16:17北京晚报城市美丽靠大家 人人都是监督员 北京晚报今起推出“背街小巷随手拍”
城市美丽靠大家 人人都是监督员 北京晚报今起推出“背街小巷随手拍”
背街小巷随手拍 | 农光路北侧成无照菜贩据点
发布时间:2018-03-26 15:16:17 文章来源:北京晚报 网络编辑:李亚敏

  无照摊贩占据了街道两侧

  街巷边的商铺也随意占道经营

  开栏的话

  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的持续开展,曾经如同蛛网一般凌驾于城市上空的架空线正隐于地下;挡住窗户的脚手架拆除后,立面翻修的老楼露出了靓丽的新颜;而城中村整治、拆除违法建设、封堵开墙打洞、留白增绿等措施,则让居民家门口更加规整、更加清净。北京正在向着更美好、更精致、更宜居的方向快速前进。

  在城市整体环境向好的同时,仍有一些背街小巷存在乱设摊点、乱停车辆、乱放杂物的不文明现象。造成这些现象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城市“门前三包”没有落实到位。早在30多年前,北京便开始施行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制。所谓“门前三包”,就是包环境卫生、包绿化、包社会秩序,要求各单位在划定的责任区内,不得乱堆放杂物,不得乱设摊点,不得乱停车辆,不得私搭乱建等。如今一些背街小巷中屡见不鲜的占道经营、车辆乱停放、路面污损、破坏绿化等乱象,降低了城市的美感,也扰乱了市民的正常生活秩序。今天重提“门前三包”,也是希望各个单位自觉担负起维护城市环境的责任,同时也希望每位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承担起监督的义务,让“门前三包”能够得到持久的、没有死角的落实。从今天起,本报推出“背街小巷随手拍”栏目,记者将深入背街小巷,曝光那些损害城市形象和百姓利益的乱象,督促有关单位整改。同时,“城市美丽靠大家,人人都是监督员”,也欢迎读者向本版提供线索,共同督促问题早日解决,让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。邮箱:bwchengshi@126.com或扫描右侧二维码提供线索。张楠 J204

  百米小巷成了无照菜贩据点

  拍摄时间:2018年3月26日早8时整

  拍摄地点:朝阳区农光路北侧

  朝阳区农光路北侧有一条长约百米的背街小巷,记者由南向北走进小巷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侧路边几家经营蔬菜和副食的商铺。卷帘门下,成排的箱子沿着门口向外摆开,直接延伸到马路上,最厉害的能占道1米多宽。如果有人停下来询价或者购买,只有三四米宽的马路就又要“变窄”一些。

  穿过商铺,再往北走上十几米,马路两侧本应是铺着地砖的人行便道,却被一个卖菜的摊贩占用,铺上一块大木板充当摊位,装货用的箱子直接堆到了居民楼一层住户的阳台底下。马路左侧的人行道也所剩无几,二十多米长的街巷聚集了四五个摊位,占地少的游商只是铺了块布,占地儿多的干脆把三轮车停在跟前,原本就不宽的小巷变得更加狭窄和拥挤。一旦有车辆穿行而过,道路既堵塞又不安全。

 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,这条小巷既是农光里9号楼、12号楼等周边居民出行的必经之路,也是很多北工大附中英才分校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。然而,十几个无照商贩常年占用便道摆摊,让这条小巷成了周边最乱的一个地方。

  点评:

  在农光里这个泛CBD地区,一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,一边却是乱象丛生的背街小巷。“门前三包”明文规定,各单位门前不得堆放杂物、乱设摊点,藏在背街小巷里的店铺也不能因为自己位置隐蔽而不遵守规定。其实,在这条背街小巷的东南方向100多米外的位置,就是规模不小的农光里菜市场,肉蛋菜果等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。再近一些,小巷里还有便民菜站,基本可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。而这些无照摊贩的出现,使得清晨的整条街道嘈杂而凌乱。

  记者 叶晓彦

  管蠹之见

  你我的面子 城市的里子

  张丽

  说起“门前三包”,人们都不陌生。无论通衢大道,还是背街小巷,在街门的门牌号码附近,就能找到不大的一块牌子,写着“门前三包责任人”等字样。责任明确,落实到人,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,伴随了几代城市居民的“门前三包”一直这样默默地存在着。

  与此同时,我们的城市在这几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不仅仅是人员流动更频繁,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北京人成了老胡同里面逐渐熟悉起来的邻居;更重要的是,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共享单车、快递等新生事物为“门前三包”带来了到底“包什么”、“怎么包”等新问题。

  几十年来,“门前三包”作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重要措施和渠道,一直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。通常来讲,这里说到的“三包”是指街道两旁的住户、经营门店等要承担门前公共地段市容秩序、卫生整洁和公共绿化的管理维护责任。很多地方政府还出台了政府文件、规章,规范“门前三包”的管理方法、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等。可喜的是,在各方通力合作、不懈努力下,大部分主要街道两侧的市容市貌保持得都足以使市民骄傲。

  去年以来,相关部门更是按照《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》的要求,下足了“绣花功夫”,开展了精细化管理。的确,真正同每一位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,恰恰就是这些背街小巷、犄角旮旯。这些地方对于大马路来说,可能是“里子”,但对于生活在其间的人来说,才是门面,是各家各户的“面子”。可想而知,这些地方才是难点更多、问题更碎、任务更艰巨的“硬骨头”,迫切需要广大市民全面参与,共解难题。

  进一步说,大家不光要管好自家门口的“一亩三分地”,更要积极发扬风格,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城市管理。对自家门前有人损害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,要敢于当面劝阻或制止;对那些虽然已经司空见惯,但实际上是违背公理良俗的陋习,要坚决摒弃。沿街市民、商户之间最好能形成互相监督、互相提醒的机制,通过人人参与,使“门前三包”成为一种自觉,为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、提高城市的内在品质增光添彩。

  有了面子,又有了里子,广大市民自然也就是“门前三包”的最终受益者。只有每家每户门前好看了、清爽了,聚沙成塔,才能让一条街、一个社区成为更美好、更宜居的“我们这一片儿”。

    (原标题:本报今起推出“背街小巷随手拍”)

相关文档
精彩图集
419982617.jpg
微信图片_20180131171254.jpg
微信图片_20180131155438.jpg

北京日报新闻热线:65591515 北京晚报新闻热线:85202188 广告刊登(声明公告类):85201100 北京日报网热线:85202099

京ICP备16035741号 京新网备201000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440037号 北京晚报读者俱乐部服务热线:52175777

北京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举报热线:8520123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京报集团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