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日什刹海荷花市场内被各酒吧圈占的木栈道,经过整治提升,如今成为游客消夏赏荷的最美“观海口”。记者 方非摄
电影《老炮儿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:冯小刚饰演的六爷住在什刹海附近,当他和老街坊二爷聊起酒吧街的吵闹时,满头白发的二爷说:“一群夜么虎子,黑天半夜就闹。”
电影中的情节,在现实中的什刹海边天天上演。酒吧里的低音炮,震得隔壁居民家的墙跟着颤动;歌手的飙高音,让敞着窗户的居民无法入睡、投诉连连。但与此同时,一些居民已经习惯了甚至喜欢上了与酒吧为邻。他们把房子租给酒吧,租给餐馆做员工宿舍,或者在酒吧旁边摆个地摊,卖点小玩意儿。
酒吧街打破了什刹海原有的宁静,这让居民们怀念过去,但并不愿意真的回到过去。今年,北京市开始整治什刹海酒吧街。酒吧和餐馆的二层违建被拆掉,占道经营的餐桌椅被收回店内。什刹海的酒吧街在改变,但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,或者说,应该变成什么样子呢?在专家眼中,商业区与居民区混杂在一起可能是导致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。但在还没有条件分开之前,如何和谐相处是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。
近况
拆了二层 嘈杂依旧
银锭桥是什刹海酒吧的中心,围绕着这里,鸦儿渡口、震颤、聽荷雨等酒吧的顾客最多。为了招揽生意,前几年很多酒吧和餐馆在原本的平房上,加盖了二层阁楼。坐在阁楼上,可以看到银锭桥,可以看到什刹海,但却破坏了原本的建筑结构。在今年的前期拆违中,一些酒吧和餐馆的二层违建已被拆除,顶楼上只剩下桌椅板凳。
虽然二层的违建已被拆除,但是酒吧街的客流量并没有因此减少。随着天色渐晚,什刹海的游客越来越多,有来旅游的也有来喝酒的。酒吧的服务员在门口招揽生意,他们给客人扇着扇子,“进来坐会儿吧,没有最低消费。”路边的小商贩,借着酒吧的动感灯光,叫卖着发亮头环、喷涂文身、会闪光的短袖衫。
酒吧门口的音乐声,甚至比酒吧里面还要大,这是为了招揽生意。因为进去喝一杯的消费并不低,很多游客就站在门口听歌。各家酒吧似乎比赛着开大音量,即使隔着一条胡同也能听清。
居民
“刮哪边的风 听哪边的音乐”
在与酒吧街隔着一条胡同的小金丝胡同,居民孙大爷已经听了十几年的酒吧音乐了。“外面一刮风,我家就热闹了。”他家的位置,正好在前海酒吧区和后海酒吧区的中间,每当刮起北风的时候,孙大爷就能听见从银锭桥附近传来的音乐声,刮起南风就能听见荷花市场那边的音乐声。孙大爷无奈地笑了,“好多流行歌曲我都听腻了。”
孙大爷对记者表示,银锭桥附近的酒吧原先都是民房,既然是民房,大门就不会朝着马路开放,朝着马路开放的门只可能是院门,“现在这些酒吧的门都是商户自己开的,破坏了原来的结构。”
对于这里的老居民来说,这里不是商业区,只是自己的家。居住在鸦儿胡同西段的马大爷从出生开始就住在这里,见证了银锭桥附近的变迁。“以前的平房哪里有二层楼,全是酒吧他们自己建造的。”马大爷说,在他的印象里,上世纪90年代什刹海附近开始出现酒吧,但是没有现在的规模。2000年以后,酒吧越来越多,家门口本来清静的小胡同变得吵了。
虽然住得离酒吧聚集地不太近,但是马大爷依然能听到晚上酒吧内传来的低音炮声音,“十多年了,有的时候能响一个通宵,我们都有点儿习惯了。”这样的“习惯”,马大爷和邻居们明显不愿意。不过马大爷表示,每天晚上都有人在巡逻,会让酒吧控制音量。
在前海北沿,一些住在酒吧旁边的居民,对酒吧又爱又恨。他们反感音乐声,但也借着音乐声赚钱。顾大妈家和酒吧一墙之隔,她和儿子每天晚上都会在家门口摆上一些头饰、荧光棒来卖。“现在家门口成了旅游区,我也就沾沾光儿,凑凑热闹。”顾大妈已经退休十多年,她从前年开始进一些小玩意儿在家门口卖给游客,挣不了多少钱,但是能跟着热闹一下。顾大妈也知足,总比在家听着外面的喧闹,自己在家干生气要好得多。
反思
乌龙的讲解 奇怪的小吃
除了摆摊,一些居民也在什刹海附近蹬三轮揽客。他们知道自己是黑车,但在他们眼中,觉得自己仍然算是维护了传统文化,“总比那些刚来北京没两年,给客人胡讲乱讲的外地小伙子强吧。”
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,有三辆三轮车先后经过同一个地点,在这三位骑车人的口中,同一个地点,他们说出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故事。小金丝胡同附近有个院子,以前住了一户宁波商人,就被称为宁波府。但不少蹬三轮车的车夫却把这里介绍为宁国府,还说是红楼梦的拍摄地点。老住户听到他们这么讲解,真是哭笑不得。
除了这些三轮车导游,什刹海周边最多的应该是各种小吃摊位了,不管是冰棍、糯米糕、柠檬汁都可以加上“老北京”这三个字,摇身一变就成了各种“老北京”小吃。
居住在地安门西大街的小马,从小在什刹海长大,眼看着家门口从安静的居民区变成旅游区。作为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一代,小马既因为住在什刹海旁边而感到荣耀,也因为生活上的不方便而感到苦恼。她家住在大杂院里,以前从来不关院门。但这十几年,总有游客探头探脑,只能在门上贴上“居民住宅,请勿参观”的告示,甚至在节假日的时候干脆关上院门。
对于什刹海,小马的感情挺复杂。她不希望什刹海变成十几年前那个冷清样子,因为无论是心情好的时候,还是心情糟的时候,她都愿意在水边走走,逛逛小店。她当然也不想自己住的地方变成旅游区,她支持拆违,但也不愿这里被拆得冷清。“什刹海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呢?”
专家
居民区与旅游区应该分开
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认为,居民区与商业区混杂,是目前什刹海酒吧街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。高巍认为,什刹海地区的地位还是比较尴尬,既是老北京人的居民区,又是游客们的旅游胜地。居民区需要安静,旅游景点又很热闹,两者势必十分矛盾。
高巍表示正是这种两难的境地,才让什刹海受到伤害,同时造成居民生活不便,不过这种情况之前就存在,因为当时人口不多,这类现象还不明显。“未来什刹海的开放区或者是旅游区应该划片儿,两个区域应有明显界线。”高巍表示,在什刹海的居民区里面,是不能开设娱乐设施的。这样才能保证居住区的功能,居住环境的安静与安全。
诸如前海、后海北沿等地,应该按照开放区来对待,大家可以在这里尽情地娱乐和休闲。而剩下的居住区就是胡同里面,这里要保证居民们生活的安静。高巍表示,什刹海的景色严格意义来讲在水面上,周边的胡同,与北京城其他的胡同并无差别。部分名人故居也都在水边,周边胡同里面并没有太多的景点。
“什刹海地区,只有烟袋斜街属于商业街,其他地方全部都是居民区。”高巍认为,目前为止还是应该规划好旅游区和居民区的分界。
记者 李嘉瑞 实习记者 张群琛
(原标题:什刹海下一步怎么走待破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