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ta365讯 清明节不仅仅是扫墓祭祖的节日,更是缅怀革命先烈、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节日。今年清明节期间,北京市积极组织开展了“铭记·2018清明祭英烈”主题宣传教育活动,通过走进革命烈士纪念馆、纪念碑、纪念雕塑等烈士纪念设施,开展宣誓、敬献花篮、红色咏诵、网上祭英烈等活动,弘扬英烈精神、宣传英烈事迹。同时也动员和引导更多市民慎终追远、缅怀先烈、铭记历史、学会感恩,激发为实现“中国梦”而奋斗的情怀。
延庆是革命老区,平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——沙塘沟村党支部和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——昌延联合县政府,都诞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,具有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。近年来,延庆高度重视烈士褒扬工作,实现了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修缮全覆盖和清明祭扫全覆盖。清明节期间,延庆区以“红色清明”为主题,开展“红色纪念”“红色祭扫”“红色咏颂”“红色故事”四个主题活动,挖掘“红色守护”典型人物。全区3万余名机关干部、中小学生和群众通过形式多样的缅怀先烈活动和感人故事,挖掘清明节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爱国主义情感。
红色纪念:延庆区烈士纪念墙让2165名烈士英魂永驻
延庆区烈士纪念墙伫立在八达岭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,长6米、高3米,2165名烈士的名字整齐有序地排列在整面烈士墙上,包括1618名《延庆区烈士英名录》在册烈士和547名不在册但在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上有记载的烈士,实现了延庆籍和在延庆牺牲烈士的全覆盖。
把延庆籍和在延庆牺牲的烈士英名全都镌刻到烈士纪念墙上,一条线索都不放弃,一个名字都不落下,就是为了弥补现有烈士纪念设施纪念范围的不足,在告慰烈士的同时,为烈士遗属提供一个祭拜先人的场地,让长眠在抗美援朝异国战场上和安葬地不详的烈士“回家”,让他们英魂永驻。
红色祭扫:延庆1.3万名中小学生为全区717名烈士扫墓
清明节前夕,延庆将组织1.3万名中小学生奔赴全区22处烈士纪念设施,为长眠的717名烈士扫墓、培土、敬献花篮,缅怀先烈。同时,全区各乡镇、街道纷纷依托就近的烈士纪念设施,开展向烈士敬献鲜花、重温入团入党誓词;广大群众还通过网上敬英烈活动,送出一份哀思。
今年清明节,区民政局在延续以往烈士祭扫全覆盖外,联合区教委开展祭扫英烈活动,将祭扫主力军扩展至全区中小学生。除了献花篮、默哀等常规程序外,活动新增了工作人员讲述烈士陵园修建史和烈士故事环节,让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,聆听和他们来自同一个村、镇,战斗在他们从小生活土地上的烈士故事,激发热爱家乡、热爱祖国的情怀。
红色咏颂:第二届清明诗会,传承红色基因
延庆第二届清明诗会清明节当天在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举行。诗会分为家音、国颂和情愫三个篇章。通过朗诵抗战家书、讲述抗战故事、唱响抗战歌曲等艺术形式,回望那段峥嵘岁月,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铭记光辉历史,传承红色基因。
与第一届不同,今年融入了家书的诵读环节,在烽火岁月书写的“家书”,展示了这一时期人们的精神风貌和心路历程。随着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,去触摸一段段血与火的历史,感悟前辈们英勇无所畏惧的家国情怀。
红色故事:八达岭陵园讲名人故事,抒家国情怀
在八达岭陵园安葬的万余位逝者中,有数十名都是为共和国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,有老劳模张秉贵,有开国将军李中权,还有伟大的科学家杨承宗。清明节前夕,八达岭陵园以“共和国之辉”“ 科技兴国”“教书育人”等为主题,通过展架的形式讲述了几位先辈的动人故事,把清明文化和家国情怀完美地结合到一起,将陵园打造成一座温情的人文花园,让这些历史名人的爱国情怀在陵园内流淌,传承,教育后人。
红色守护:平凡人为信念而坚守
85后小伙:寻找守护烈士 一个都不能少
他是一名85后小伙,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和“烈士”打交道;他从入职的第一天就开始下乡,这一奔走就是4年,行程3000多公里;在他的心中,他把每一名烈士都当作是自己至亲的人来守护。他就是“85”后小伙闫永杰,延庆区民政局优抚科一名普普通通的民政工作者。寻找烈士,一条线索都不放过;镌刻英名,一个名字都不落下;祭奠烈士,每一处都要送到。这是他给自己定的“规矩”。
郭海金:十年如一日每天守护烈士陵园
郭海金属牛,也像老黄牛一样,70岁的他十年如一日守护着八达岭烈士陵园。郭大爷在八达岭烈士陵园脚下的岔道村里长大,村子整体搬迁后,为了看护陵园,他就搬到了烈士陵园门口的小房子里住了下来。从小就听村里老人讲岔道万人坑的故事,小时候的愤慨转化为现在守护的力量。582块烈士墓,镌刻着970位烈士姓名的三块纪念碑,郭大爷都将他们视若珍宝,现在陵园里又建起了延庆区烈士纪念墙,他比谁都高兴。“每天清扫一下园子,擦拭一下墓碑,就这样陪着他们吧。”
宋金海:义务为无名烈士扫墓53年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每逢清明,延庆大庄科乡董家沟村的宋金海都忘不了一件事——到村西头的山洼里给四位无名烈士扫墓。今年71岁的宋金海,已默默坚守了53年。 “18岁那年,我娘跟我说,村西有四座无名烈士墓,每年清明让我想着去给添几锹土,不然时间久了坟没了,大伙儿也就把他们忘了。”就是这一句简单提醒,变成了宋金海一生的坚守。老宋大半辈子给无名烈士扫墓这件事,村里人也是近两年才知道,大伙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。在他的带领下,村里的父老乡亲都会在春节、清明、农历十月初一“送寒衣”等节令给无名烈士扫墓、添土,表达对逝者的敬仰与哀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