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BD猎鹰行动组:张帆(左)裴琦(中)徐占胜(右) 曹君怡摄
很多人不知道,在北京的CBD地区有一个行动力极强的猎鹰行动组,由“鹰眼巡捕”徐占胜、“鹰爪”打击队带头人张帆以及“鹰脑”指挥裴琦三位重量级的民警大咖组成。他们利用呼家楼派出所辖区内铺设的300余个“天眼”探头,织成了一张天罗地网,只要是形迹可疑的人员在这张网下都将无所遁形。今年以来,这张网已经抓住了143名违法犯罪嫌疑人,均被依法处理。其中刑事拘留60人,当中包含扒手22人,起获被盗手机30部。
早高峰时的天眼监控室
周一早上7点,当记者走进呼家楼派出所的视频监控室时,两名视频巡控员已经端坐在电脑屏幕前,专注地看着电脑上各个街角的画面。
鼠标滑动,不断有小窗口视频被调出并放大,画面所在街区的探头在他们的操控下被拉近、调远、转换角度……CBD地区早高峰的一处处街景尽收眼底。画面拉近定格时,每一个行人的面孔、每辆车的牌照号都格外清晰。
此时,猎鹰行动组的“鹰眼巡捕”徐占胜也到岗了。
老徐——今年57岁。2003年,在他的坚持下,呼家楼派出所成立了视频巡控平台。直到2011年,老徐凭借8年的执着坚持和视频巡控工作取得的傲人成绩,正式从兼职视频巡控民警成为所里视频巡控平台的主责民警。
还未顾得上换衣服,老徐便先询问起近两天的重点警情。“上周六瞄着两个,不过对方没得手。”回话的两名巡控员是老徐一手带出来的得力干将,也是巡控室里工作年头最长的辅警。无论是眼力、经验、还是定力,都是最好的。
呼家楼派出所辖区内总计300余个“天眼”探头,每个都有一个对应的编码,对此他们早已烂熟于胸。要调哪个点位的探头,他们直接就能说出编码来。
巡控员帮老徐调出周六录下来的监控画面。在国安广场附近,穿着一白、一粉T恤的两名男子出现在画面中。从录像上可以看出,探头一直追踪着这两名男子。只见二人紧紧跟随前方一名背着双肩背包、骑着共享单车的粉衣女子,就在其中一名男子小跑着准备将手伸向女子的书包时,女子刚好到了地方,突然停住并将车停放在了便道上。两名男子见状径直向前走去,放弃了目标。老徐指着视频告诉记者,这种背在身后的双肩背“最容易被盯上”。
根据老徐的经验,每天的早晚高峰时段正是扒手们最活跃的时候。因此,每到这两个时段,必得这两名得力干将一块上阵,再加上老徐,一张“天网”已经悄然张开。
“鹰眼”从步速就能认出贼
呼家楼地处CBD中心区域,辖区面积2.8平方公里,居住人口9万余人,有朝阳路、光华路、东三环等20余条主要大街穿越。国家重点单位多,大小公司不计其数,人员流动性很大。
换上制服的老徐坐到一台电脑前。画面被老徐切换到京广桥与朝阳路交会的十字路口,老徐拖动鼠标遥控着探头拍摄的角度,在人群中仔细搜索着。
“路口处,行人速度慢下来的时候,扒手最容易下手。”老徐紧盯着画面,此时路口的画面中出现一辆摩托车,上面一前一后坐着两名男子,老徐一下子警惕起来。只见他拉近画面盯了一会儿后,看他们背着背包,装束、举止没有太多可疑,这才放松下来,自言自语道:“不是。”
老徐告诉记者,根据经验,像这种共骑摩托的两个人要重点留意。之前被他们擒获的扒手里骑摩托作案的不在少数。往往到了路口时,坐在后面的人会下来寻找机会下手,得手后,再上车一起逃离现场。“这种贼有一个特点,大多会轻装简行,爱穿运动鞋,方便逃跑。他们徒步走的时候,步行速度也比正常人要快很多。”
老徐统计过,一般人军训时齐步走的速度是每分钟120步,跑步的速度是每分钟180步。而扒手的步行速度能达到每分钟150步到160步之间。从穿着打扮、步行速度和飘移不定的眼神中,老徐和他的徒弟们一眼就能锁定嫌疑人。“看多了,自然能从中得出规律。”
“鹰爪”打击队的地面配合
在社会公众的认知中,监控视频的作用大多是在案件发生之后调取录像寻找作案嫌疑人。然而,对于猎鹰行动组而言,除了事后寻找案件线索外,利用“天眼”监控系统主动出击,搜寻锁定可疑人员,并追踪打击犯罪更是他们的专长。
老徐凭借辖区内300多双“天眼”监控,从茫茫人海中锁定嫌疑目标,并通过探头一路追踪,直到嫌疑人出手,锁定证据。此时,该轮到地面的“鹰爪”打击队行动了。
张帆——呼家楼派出所年轻的社区警务中队副中队长,曾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,左手的黑手套是他的标志。2010年8月,张帆在一次出警过程中被嫌疑人用刀刺中腹部及左臂,左手因此落下了残疾,常年需要戴手套来保持体温。而他正是地面“鹰爪”打击队的带头人。
去年11月10日,在景华南街和金桐东路的交叉口,“鹰眼巡捕”老徐的队伍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锁定了两名身穿黑衣的可疑男子,两人一前一后步行于街头,一个戴着口罩,一个戴着帽子,眼神飘忽不定。
监控画面追踪着这两名男子,老徐同时提醒在附近点位巡视的“鹰爪”打击队的便衣民警,随时做好准备。监控视频捕捉到戴帽子的男子将右手伸向一名路人大衣兜的画面,随即可见他从对方兜里拎出一个白色手机,迅速揣入自己的衣兜。后两名男子扭身穿越马路向远方逃窜。
监控室里,视频巡控员操控探头,一路追踪此二人,同时远程联络“鹰爪”打击队的队员向目标位置靠近。随即可以看到,在一个空旷的场地,至少5名“鹰爪”队员分成两组,迅速将二人控制,手法干脆利落。
追踪时在微信群里传照片
在张帆看来,很多惯犯的反侦查能力特别强,他们在追捕的过程中也要格外讲究技巧,以免惊到对方。因此,“鹰眼”和“鹰爪”绝佳的配合十分重要。
他们建立起一个微信群,在追踪过程中,“鹰眼”会将嫌疑人的近景照片发给“鹰爪”打击队,并精准通报嫌疑人的着装特点、体貌特征以及所在位置。
当“鹰爪”打击队的队员成功接近并发现嫌疑人后,通常会追踪一段时间,等待其他队员集结并寻找抓捕时机。此时,如何不让对方发现就全凭经验了。
“跟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距离,不能怕跟丢。我们心里最有底的就是有天眼系统,关键是不能被对方发现。”张帆告诉记者,为了掩饰身份,让嫌疑人放松警惕,他们会背上双肩背、甚至骑上小黄车,装作一般上班族的模样,再寻找机会接近嫌疑人。
“鹰脑”指挥
把控抓捕时机
猎鹰行动组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——35岁的呼家楼派出所副所长裴琦。自2001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,裴琦已荣获个人二等功1次、三等功2次、个人嘉奖多次。作为呼家楼派出所视频监控打击队的主责领导,裴琦带领打击队总结提炼技战法,在打击街头侵财案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。
在猎鹰行动组中,裴琦最关键的作用便是掌控抓捕时机,相当于组合中“鹰脑”的角色。
一次在抓捕骑抢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,在东大桥一带的监控视频中发现了嫌疑人的身影,两名男子骑着摩托车一路向南行驶,直到超出呼家楼派出所的管界范围时,地面的“鹰爪”打击队已经跟上。
前方人员电话询问裴琦何时动手?当时是晚上9点左右,街面上依然车水马龙,嫌疑人一直在行进的过程中。裴琦下令“继续跟!”“鹰爪”队员和裴琦一路沟通行进位置,直到嫌疑人驶入周庄一带。当时周庄刚完成拆迁,路也刚刚铺好,周围没什么人。
裴琦得知情况,当即下令开展抓捕。此时,“鹰爪”队员们已经跟出了将近10公里的距离。
“在抓捕的过程中,始终要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安全,民警的安全、嫌疑人的安全,以及周围群众的安全都要保障。”如何把控抓捕时机?裴琦说,只要嫌疑人不是步行,使用了诸如自行车、电动车、摩托车等交通工具,就要选择合适的抓捕点位。车流量大、人员密集场所、嫌疑人行进过程中均不宜实施抓捕。 “只能在人流量少,保障周边群众安全的情况下,抓住时机,果断出击,迅速将嫌疑人控制,这对我们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”
据悉,这套视频技战术由CBD猎鹰行动组创建五年以来,在三人的相互配合下,累计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100余人、破案800余起。仅2016年全年,就抓获各类违法嫌疑人158人,其中刑事拘留58人,行政拘留100人,打掉团伙12个。其先进经验在公安系统内被广泛推广,北京地区及外省多地公安机关曾前来学习交流。
记者 张蕾
(原标题:CBD猎鹰行动组用“天眼”织起一张天罗地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