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.jpg 0319晚报.jpg jj.jpg c.jpg s.jpg x.png 0308文摘.jpg yy.png sdjsb.png U020160203609996595816.jpg xwyxz.png U020160203615056483362.jpg dxs.png
2018-03-19 16:09:15北京晚报
房山区阎村镇乐活城 村镇养老的“智慧样本”
发布时间:2018-03-19 16:09:15 文章来源:北京晚报 网络编辑:李亚敏

家属只要下载养老APP,在任何有WiFi的地方,都能看见老人的状态。

  独居在家的老人,遭遇轮椅故障,怎么办?

  房山区阎村镇乐活城社区67岁的于大妈,不会上网搜索,不会用智能手机,修轮椅这种技术活却难不倒她。“喂,是服务中心吗?”于大妈拿起电话听筒,摁下电话机上的“服务中心”按键:“我轮椅坏了,让修轮椅的师傅过来一趟吧,谢谢!”

  电话的另一头,就在于大妈拨通电话的同时,房山区国爱老年人服务中心的电脑上,已经自动提取出于大妈的详细信息,接线员第一时间联系到了维修人员,提供上门维修服务。

  国爱老年服务中心主任孟广海告诉《北京晚报》记者,此前服务中心下社区提供服务,经常连老人的面都见不着,直到引入互联网+养老的概念才改变了养老服务模式,“2017年4月份,我们基本上完成了养老数据库的搭建,现在又经过近一年时间,全镇有30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的信息被录入了系统。像于大妈这样的会员,只要拨通电话,她的姓名、住址、年龄、服务内容等信息,我们就全掌握了。”

  重建全镇老年人数据库

  阎村镇位于西南六环外,距离市中心约50公里,相传因明永乐年间有8户阎姓人家来此定居而得名。虽然已经是早春时节,天气转暖,但是这个京郊小镇,还是有些冷冷清清。就像很多京郊村镇一样,阎村镇的年轻人,大多在外工作,全镇约60000人的常住人口中,有10%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。

  国爱老年服务中心在2013年开始与阎村镇镇政府合作,参与镇域内居家养老服务工作。“说实话,忒劳神,感觉忙不过来。”孟广海回忆起刚开始接手工作时的“蒙圈”状态,“当时没有大数据的概念,从政府拿到的数据,很粗略,只有个简单的登记信息。”

  万事开头难,尤其当信息不完整时,总有找不着头绪的感觉。“我们不了解老人们的情况,他们也不知道我们能提供哪些服务。”

  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,下到阎村镇22个自然村和10个社区,按照户口登记的信息,时常扑空,找不着老人。“有些老人暂时外出,有的老人跟着子女去生活了,连大队也不清楚具体情况。”

  阎村镇居家养老的老人们,起初也不知道这个服务中心具体是做什么的。“有时候,老两口吵个架,也把电话打过来,要我们去调解。”

  孟广海得知镇政府负责老年人工作的人手有限,就安排服务中心的18名工作人员与镇政府对接,不过,没有数据支撑的忙碌,依然是低效的。

  2017年初,转机到来。“各级政府开始推动互联网+养老,我就趁着这个机会,去市里边参观,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,再结合咱郊区的实际情况,感觉还是应该先建设数据库。”

  服务中心把人力重新调配,先将重点放在老年人口数据库的重建上,把原先粗糙的统计,变成精细的录入。

  签约第三方精细化服务

  目前,阎村镇6000多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信息,已经有一半录入了数据库,“数据库还需要不断完善,得考虑每年都有新的老年人迈入60岁的门槛。”

  数据库完善的同时,搭建融智能感知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卫星定位、普适计算、移动通讯等技术于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,成为现实。服务中心给每一个居家养老会员配备了特制的电话机,这种类似酒店客房使用的电话,清楚地印着“服务中心”的按键,方便老人“一键呼叫”。

  服务中心常务主任王芳芳给《北京晚报》记者演示了后台系统的运作,“我们这里24小时值班,提供的最基本服务就是订餐。分布在全镇的4个国爱老年餐桌,只要用我们的卡,就可以在任意一个餐桌吃饭。另外,行动不便的老人,可以使用‘一键呼叫’,远程订餐,预约上门服务。”

  正巧,来自星城社区的任大妈使用“一键呼叫”预约午饭,电脑屏幕上清楚地显示了过去几天任大妈预约用餐的时段、价格、地点和支付等情况。

  “不管是普通来电、订餐、订服务等等,系统都会做记录,便于管理。”王芳芳表示,通过与第三方签订服务协议,目前已经可以实现救助、洗浴、护理、心理慰藉、维修等多种服务。

  孟广海清楚地记得当初寻找维修轮椅服务商的经历:“我们这里比不上城里,专业修轮椅的很难找。找来找去,最后找到一个修自行车的,他会修轮椅。专门还让他办了证,变成我们的签约服务商。”有了这样的服务商,于大妈才能足不出户预约上门修轮椅。

  配餐送药不再靠做笔记

  服务中心四楼入住的是行动不便的老人,需要定时护理。“以前,虽然我们要求定时护理,但是监督起来并不容易。现在护工人手一个移动终端,每次护理完成才能刷卡记录。”王芳芳给记者展示了一台手机大小的移动终端,老人的睡觉、休闲、陪伴以及情绪变化都可以进行详细记录。

  四楼的所有视频监控,也对家属开放。王芳芳介绍:“家属只要下载我们的APP,在任何有WiFi的地方,都能看见老人的状态。这对护工、对我们服务中心都是个监督,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。”

  在其他楼层,智能设备的使用,也使原来因为人工而容易产生不确定性的工作,变得更加精确,比如配药。孟广海记得以前配药的艰难:“每个老人多少都有点药。药拿过来,给我们,堆得到处都是。要记清楚哪个老人、什么时间、吃什么药,需要极大的耐心。一旦老的护工离职,新人刚到岗,得很长时间才能适应。现在每个老人的信息,都有数据记录,不需要人再做笔记了。什么时间该吃什么药,系统自然会提醒。”

  不只是配药,包括老人是否有糖尿病,是否忌食某些食物,数据库都有显示,护工只需要看系统提示操作即可,避免了人为差错。孟广海将智能设备的介入称为三赢:“我们管理起来轻松,老人们得到更精准的服务,家属们更加放心。买设备、建系统,虽然花了点钱,但是很值得。”

  在三楼的活动室,80岁的庞大妈正玩着麻将,在这里已经住了两年的她,手不抖、眼不花,精神矍铄,“随便瞎玩两把,消磨消磨时间,不来钱的。”

  刚刚过去的春节,庞大妈回到家,亲朋好友们都夸她气色好。“我自己也觉得,精神状态很不错,这个服务中心,应该说是个‘时尚单位’,吃住行都挺先进。一会儿啊,玩完麻将,我回屋里呼叫一个按摩,给我揉揉肩膀。”

  半小时过后,结束牌局的庞大妈回到房间,熟练地用智能设备呼叫来护工,接受了一次按摩放松。“我侄子还问我,使用这些先进设备有什么经验,让我写写总结。我就跟他说,活到老学到老,我八十了,还有机会享受这么高级的养老服务,得学啊,不能浪费了。”

  智慧养老的更大“雄心”

  作为房山区最早实现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搭建的村镇,阎村镇还有更大的“雄心”。“全房山有14个养老服务中心,我们是其中一环,其他服务中心也在搭建智慧平台,等14个服务中心全部联网,老人们就能在全区享受智慧服务了。比如,他们出门走亲戚,可以去别的镇的老年餐桌吃饭。不用带现金,刷卡结账。”孟广海说,除了将智慧养老的网络越扩越大,国爱老年服务中心还为在此居住的百余位老人提供更“智慧”的服务。

  即将增加的服务是主食厨房餐车,这种流动餐车将逐步深入全镇社区,为没有配置老年餐桌的社区提供老年餐食。孟广海透露,不久的将来,服务种类将会更加丰富:“我们现在签约的服务商大概已经有七八十家,以后可以做到,老人们即便买一瓶酱油都不用出门了。”

  记者 孙毅

    (原标题:村镇养老的“智慧样本”)

相关文档
精彩图集
419982617.jpg
微信图片_20180131171254.jpg
微信图片_20180131155438.jpg

北京日报新闻热线:65591515 北京晚报新闻热线:85202188 广告刊登(声明公告类):85201100 北京日报网热线:85202099

京ICP备16035741号 京新网备201000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440037号 北京晚报读者俱乐部服务热线:52175777

北京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举报热线:8520123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京报集团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。